通用证 -
登录 | 注册 # 忘记密码?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首页首页>动漫资讯 >

上海高血压专家门诊「高血压复诊」

2023-02-28 17:50:57|来源:搜狐

11月15日下午,上海龙华医院门诊大楼,患者排队挂号。澎湃新闻记者 李佳蔚 图

近日高血压诊断界值引发热议,不过在医院里,高血压门诊一直保持“冷静”。

11月15日下午,澎湃新闻记者来到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心病科,每天数千人进入这家三甲医院就医,心病科是接诊高血压患者的主要科室。

当天在这个诊区,记者看到中老年患者居多,病因以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为主。记者询问了三名患者,他们都不是专门看高血压,对所谓新的标准不甚了解。“以前标准是多少,我都不知道。”一名患者说。

“138/80mmHg,血压不高。”在心病科诊室里,龙华医院心病科主任邓兵为一名阿婆量血压,仔细询问她的病症,并下达医嘱。阿婆身体硬朗,一番检查后没有大碍。

“如果按照那份新指南,现在这位患者也是高血压患者了。”邓兵笑着说。

11月15日下午,上海龙华医院心病科诊室,心病科主任邓兵为一名阿婆量血压。澎湃新闻记者 李佳蔚 图

11月13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制订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新版指南)发布,将中国成人的高血压诊断界值由≥140/90mmHg下调至≥130/80mmHg。

一夕之间人心惶惶,很多人忽然成了高血压。根据这一新版指南,中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将从2.45亿逼近5亿。

国家层面很快予以澄清。11月15日傍晚,国家卫健委发布消息称,国家对于高血压等疾病诊断标准的制发有规范程序要求。由专业机构、行业学协会、个人等自行发布的指南、共识等,为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作为国家疾病诊断标准。

国家卫健委称,关于高血压诊断标准,2005年、2010年、2017年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宣传教育要点、防治指南、临床路径等均明确: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mmHg。

也就是说,国家没有对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调整。

在龙华医院心病科诊疗现场,记者看到医生临床诊断高血压始终沿用的是≥140/90mmHg标准,未受新版指南影响。

“新版指南对高血压具有科普的价值,但在临床诊断上,现行的诊断标准更符合国情。”11月15日,邓兵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直言。

中国现行的诊断标准将高血压患者按血压水平分为三级,高血压1级为140/90mmHg以上,2级为160/100mmHg以上,3级为180/110mmHg以上。邓兵说,这种更为精细的标准,能够分级筛查出高危人群,与临床治疗更加匹配,保障高危人群首先得到治疗。

而新版指南则将高血压患者按血压水平分为1级和2级。1级为130/80 mmHg~139/89 mmHg,2级为≥140/90mmHg。1级强调非药物干预,2级是治疗的起始。邓兵说,这种分级更简约了,但对于更值得医疗资源关注的≥140/90 mmHg人群显然缺乏细分。

“有限的医疗资源,首先要用在高危人群身上。”邓兵强调。

实际上,对新版指南持保留态度的专家很多。根据《医师报》报道,中国高血压联盟原主席刘力生教授表示,在130-139/80-89 mmHg中低危心血管风险成年人群中,降压药物治疗不仅不能有效降低心血管风险,反而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此外,采用130/80 mmHg作为高血压的诊断切点,将人为地增加近3亿高血压患者,将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社会和医疗保障体系带来重大冲击。

11月15日,中国高血压联盟主席、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所长王继光教授也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不仅不适合中国的国情,而且反而可能会对血压非高危者导致严重的健康危害,“无论从学术论据还是经济效益来看,130/80mmHg的标准都没有任何讨论的必要性。”

王继光指出,130/80mmHg的诊断标准是2017年美国提出的,但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跟进美国,而美国也极有可能将这一诊断标准重新修改,上调至原来的140/90mmHg。

从国际高血压指南更新来看,2018年版欧洲高血压指南、2020年版《国际高血压协会国际高血压实践指南》、2021年版《世界卫生组织成人高血压药物治疗指南》,均没有按照美国130/80mmHg的标准进行跟进更改,仍然使用≥140/90mmHg的诊断标准。

另据上述报道援引的相关数据,如果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下调至≥130/80mmHg,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将翻倍增长,从23.2%增加至46.4%。“高血压患者人数的急剧增加将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社会和医疗保障体系带来重大冲击,从检查、诊断、治疗、管理等多个层面极大加重国家医疗负担和个人经济负担,挤兑医疗资源。”王继光说。

王继光还指出,对血压130-139/80-89mmHg的非高危者进行药物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健康危害。“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没有任何一项发表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证实,对血压130-139/80-89mmHg的非高危患者进行药物降压可以取得获益,也没有研究证实对这部分人进行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事实上,在医院的门诊,诊断标准未变,就诊患者也没有显著变化。

“主动就医的患者比较少。”邓兵告诉记者,一些年轻患者已知血压偏高,但因为无症状,还认为服药存在副作用,存在延误治疗的情况。由于疾病得不到重视,前来就诊的主要是因高血压引发冠心病、心衰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这是诊疗的现状,也是医生的担忧。

“有一个误区,有的人觉得只要开始服用治疗高血压的药,就要一直吃,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一直拖着不愿治疗。还有人认为没有症状的高血压不需要治疗。”邓兵直言,如果确诊高血压,无论非药物干预抑或药物治疗,特别是对中青年群体,都会有显著获益,避免产生进一步的并发症。

也正因此,他反而希望借助此次全社会热议高血压的契机,唤起人们对这一疾病的重新认识。“高血压不难治,不要等并发症出现了再干预。”邓兵说,及时认知和尽早防治高血压,中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死亡率也将随之下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阅读

热点文章

图片新闻

焦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