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也有桃花源嘛「甘南附近旅游景点」
文:李宝良
图:自拍或网络
2019年8月从西安出发前往甘南的岷县。
去甘南旅游是没有计划的一次旅行,因为,我数十次的往返西安和乌鲁木齐之间,特别是近几年自驾在G30公路上,出陕西宝鸡市进入甘肃地界行驶一千多近两千公里路才算走完了甘肃,西北东南方向分布的甘肃省地域呈哑铃状,被我贯穿通过。自甘谷、武山起到乌鞘岭,黄土高原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植被稀少,渭河黄河流淌在沟谷山涧水色浑浊,有人居住的平地山坡上才有稀疏的树木,景色单一而荒凉。就是千里河西走廊,土黄色仍然是它的底色。石羊河流域、黑河流域的山前平原上才有一抹绿色,南边的山脉远看是青黑色裸露的岩石,北边的山岭是浑黄一体的丘陵。不知当年的匈奴人面对的是什么样景色,能吟唱出: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番息。难道两千年的犁铧农耕,就能令水草丰美的山川河流改变模样?甘肃的最西端更是有世界风库之称的瓜州,除过疏勒河流域小小的绿洲,遍地戈壁荒漠,和新疆的荒漠连成了一体,荒山秃岭间的星星峡仅仅是个关口,两边的地貌景色不分伯仲,都不美好。但此次甘南之行改变了我对甘肃的认知。
去岷县是受弟弟的邀请。他在岷县的项目上从事技术工作十年有余,每年只有春节才能回家十多天团聚,也是去看看他这么多年的工作情况。弟弟聪明好学掌握好几门技艺,办过企业,担任过生产队长、大队长等基层干部。最后毅然外出打工寻求更广阔的天地。在农村、城市各个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经人引荐在甘肃岷县项目上担任施工方技术工作,几年后被甲方聘请为技术负责人委以重任。敏而好学的他很快成为骨干人物,独当一面不可替代。可是,他孤身一人在一个陌生的群体中工作生活,时时让人挂念。这也是去岷县的主要原因。
我对岷县的认知仅停留在“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诗句上,不知它在何处是何模样。以致从文峰镇高速出口下来还要不断地问路。文峰镇在甘肃武山和陇西之间,一样的黄土高坡植被稀少,连天空也不清爽,薄云如丝撒向沟谷顶上不大的天空。下了高速就是路窄失修的省道,速度只能维持在40—30公里,不多的大货车像疯了一样呼啸而过,卷起一股黄尘。
过了漳县来到一个叫三岔口的地方,想要吃饭。这真是三岔口,沿着三个方向的公路两边簇拥着饭馆小卖铺,吃过饭看到饭馆有花卷,想买些当干粮却被拒绝,说是留给自己吃的。连续问了几家都被告知没有售卖,直至来到路边妻子的几句牢骚话,恰巧引来了路过的一位妇女搭话,她告诉我们不远的三岔口街道有几家卖烧饼花卷的店铺,对话之间听出了我们的西安口音,这位年轻的妇女竟问至西安东郊详细地名,看她对乡音的亲切态度,不由人对其籍贯产生联想,没有细问我们就匆匆离开,她也被同行的几个操浓重甘肃口音的同伴喊走。后来的路上,我和妻子几次议论起来,大体认定这是一个远嫁到附近的西安女子。连问三家店铺没有一人能指出几百米之外,就有经营干粮的地方,可见,此地饮食经营者人心不古。
过了三岔口沿着省道向西南方向前行。路边的山野渐渐有了绿色,裸露的黄土越来越少,各种树木分布在山坡川原上,绿柳枝条摇曳,杨树叶哗哗作响饶有生趣。公路一直沿着沟谷河道曲曲回折,正值在河边修筑高速公路,临时便道几乎布满全程,不时有手拿红绿旗的施工人员指挥交通,行进速度慢了许多。
汽车颇为费力地爬上一面大坡,急转加坡陡,路面上尽是大货车急刹车留下的黑色轮胎印迹。上了坡顶就看见是一个不宽的沟谷,,两边的山坡上开出了不少梯田,种有豆类、苜蓿、玉米等作物。一个较大的村落建起了气势恢宏的清真寺,几个高耸尖顶的宣礼塔上,不锈钢新月造型熠熠生辉。白、绿、黄色的外墙瓷砖装饰分外醒目。这说明以回族居多的岷县县城不远了。
岷县县城座落在洮河岸边,这里是洮河中游,地势开阔的河谷有十几平方公里大小,被四周的土原山丘围绕,三个方向的沟谷是河流的来去之处,也是通往外面的交通孔道。新县城沿着洮河发展,街区狭长就是特色,从老县城驶过洮河大桥经过几个红绿灯才来到预定的宾馆。虽说是偏远的县城,这个三星级宾馆前厅大堂却有高大穹顶,大理石柱子环绕,颇显高贵。更惊诧的是这个宾馆不算高级,还有更高规格的宾馆在岷县县城,而且生意不错。偏居一隅的县城何以有如此接待能力与市场?看来有其原因。
岷县历史悠久,秦统一六国前即建有县制,北朝西魏文帝始置岷州,明朝洪武年间设置岷州卫,民国二年改为岷县至今。地理位置优越,是甘肃南部的中心地带。自古就有“西控青海,南通巴蜀,东去三秦”之说。商贸活跃有陇上旱码头之称。现如今,公路有省道306线、国道212线、兰海高速,铁路有兰渝线、兰成线交通更是发达且大多过境岷县县城岷阳镇,坐实“陇上旱码头”身份的因素不仅仅是地处交通中心,还有它的特属产品——当归。
当归是道地药材。熟归补血生归活血,是女性要药,被称为中国女性人参。岷县海拔2040——3700米,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气温-6度至9度之间,夏无酷暑气温最高16度。长冬无夏春秋相连。降雨适中晴阴相间,平均湿度68%。更为重要的是土壤,占全县近50%的土壤是土体疏松结构良好的黑土,细而不粘的黑垆土也占16%以上。几个天然要素的集成让这里的当归品质卓绝,封建帝王时代就是贡品,民间更是蜚声海外,在东南亚一带被视为珍品。就有了“岷归”的称号。现代商品讲究商标及属地保护,“岷归”已获得商标注册保护,岷县已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示范商品就是“当归”。
“岷归”并非浪得虚名,就从简单的外观和气味就先声夺人,褐黄色的当归有一根主根几个次根簇拥在一起,长15——20厘米,清香的气味浓郁,如果汽车上有人带着几根岷归,差不多全车人都能闻到它的气味。据测定,岷归中挥发油所含蒿本内脂,比全国其他地方当归高出10%,比欧洲当归高出21.5%,比日本当归高出21倍。其中有些药用成分是国内国际当归不具有的,有稀缺的独一性特点。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岷归的萃取物在心脑血管,抗辐射,免疫力提高及肿瘤的辅助治疗方面有新的疗效,而岷归的活血化瘀祛瘀生新作用,在护肤祛除色素沉着方面亦有确切疗效。岷归的挥发油成分被用于航空航天员专用保健药品。人口只有45万多点的岷县种植当归15多万亩,产量达到3.5万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岷县成为了药材之乡,药材竟然有235种之多。现在全县62万亩耕地种植药材就有35万亩,黄芪、党参等药材产量达9万吨之多,药材收入占农民收入的46%以上。
药材的高品质,说明自然环境好。除土壤、气温、降雨、适中的海拔高度是自然天成,岷县的大气清新,水源没有污染。却是人为的保护和造就。八月的岷县,放眼山川河流满目绿色,耕作的山坡大都是梯田,绿油油的当归地,硕大的叶子盖住了土色,连田梗也看不见。村庄绿树环绕,虽然少有小桥流水,却也白墙蓝瓦牛吽狗吠一片田园风光。离县城不远的二郎山森林覆盖率达90%,狼渡滩湿地草原区绿草如茵,牦牛、羊群恣肆游荡在山坡草甸。我们开车到县城附近的田地山坡间,绿油油的当归地让人忍不住下车观看。耕作的人们一点儿也不受干扰,挖地老汉甚至没有停下挥舞的撅头,田地间劳作的妇女只是抬起头看看,对我们进到地里没有阻止,也没有对我们的大惊小怪惊呼疑问予以搭理。平静的眼神透出心态宁静闲舒,似乎桃花源里人,头顶蓝天白云种豆培药,自得其乐,不知有汉何论魏晋。这和旱腰带的甘谷、武山地貌差别大了去了。距离不过120公里,天壤之别不算夸张。这里的自然环境和四季如春的云贵高原有得一比,当然应该除去纬度的优势。三秦大地的西安人应该来此地避避酷暑时节的炎炎阳光。
美景应有美食。岷县人在吃食上不亏待自己。茶马互市的陇南旱码头,自古就物阜民丰是饕餮之徒流连往返之地。也是地处农牧交界地区的原因,这里吃肉的风格和草原上牧民一样,杀牛宰羊手法利落干净,大块吃肉像秦人吃锅盔馍,没有斯文模样,手抓牙啃满手油腻,嘴脸胡须沾上些许肉屑全然不顾。素食也有上乘之作,其中岷县点心以皮薄个大味道甜美,馅料多样,油透不腻,制作工艺考究著称。吃惯了米面的人去小吃一条街就可以满足你的肠胃,具有岷县特色的豆粉鱼鱼,油丝糊糊,面片汤应有尽有,美味无穷。
如果到岷县就“乐不思蜀”,未免会愧对甘南之行,更美的桃花源还在云深不知处。
拐过岷县大桥我们向南出发。前方是铁尺梁往前走是著名的腊子口,再前往就是迭部县城,过了迭部县城就要进入另一个美丽地方——扎尕那。
铁尺梁海拔3500米,屹立于迭山达拉沟畔,达拉沟是沟通川甘的孔道,自古就是南下北上的峡关隘口,达拉是藏语意为:虎穴。可见各个民族对地形险要之处的描述大体相同。
铁尺梁的北坡虽然较缓,却也曲折迂回,有几个180度的转弯,
急弯处大车刹车留下的印迹清晰可见,诡异的是轮胎横滑时将路面摩擦得十分光滑,使我怀疑车轮开上去是否打滑。山路难开,路边的风景却很养眼,一簇野生沙棘丛吸引我把车停在安全的路边,返回采摘沙棘果。沙棘果金黄亮眼,味道酸甜,只是颗粒太小,沙棘枝条上满布尖刺,手指频频被扎疼。沙棘好吃采摘难,看似果实累累集聚在枝条上,你用手指每次只能摘下一颗来,力道大了就捏碎了,轻轻摘拿一次就摘不了两个果实。三个人忙活了好一会儿收获甚微,本想放弃又放不下酸甜的诱惑,旋即拿出小刀连砍带折了一大袋沙棘枝条,装在后备箱中,坐在后排的人有了旅途小吃。
风景好时随时停车,野果飘香就随手采摘,自驾的优越性很自然地显现出来。
铁尺梁是岷县和迭部县的分界岭,从岷县而来一路植被茂盛,公路旁边的山岭上灌木丛生,河湾里的草地上有牦牛吃草,零零散散。看不见羊群,也没有牧民。可能是离人家聚居的地方已经远了,不然,如此美好牧草怎能只是装点山野。仰或是地方政府的封山育林护草政策,保护了绿水青山。
铁尺梁公路没有隘口通过一条隧道就到了另一边。驻车在铁尺梁的南面,远眺迭山眼前豁然开朗
雪线以上的迭山冰雪闪烁,逶迤千里横卧。近处峰岭巍峨树木苍翠,山峰近乎直立。铁尺梁藏语铁杰日,意为:额中间的山。山如人的面额直立,比汉语铁尺直立形像多了。据说,没有通公路以前,从梁顶到谷底有30多个山脊要转弯。由于落差近两千米以上,修了公路也有27个弯,公路长达17公里。弯多坡陡路面不宽驾驶难度大,有这样的传说:驾驶员开到这里失去自信,高价请当地驾驶员代驾通过。这里的路面一改两端的柏油路面,全部是砂石路面以增加车轮摩擦力,从而印证了驾驶难度。从一个老驾驶员的眼光看,转弯处的坡度太大且转弯半径小,下坡驾驶尚可,上坡时加速冲坡才能避免失速,本来上坡视线受限眼看车头贴近了崖壁,本能会降低车速,但是,危险的半坡失速熄火是要命的险情,现在的汽车发动机熄火就会方向盘自锁,刹车失灵。如此路况生手驾驶员请代驾不是空穴来风。究其原因,是公路设计时转弯爬升尺寸大了,结果是形象地诠述了什么是险象“环生”。这里的驾驶难度和新疆独库公路有得一比。回来后我就跟朋友们说,去铁尺梁就可以领略独库公路的险峻。
无限风光在险峰。面对啧啧称奇的风景,操心驾驶的我无法分心车窗外,正在懊恼之间,突然看见前面一处山脊上开出了一片平地,当即停车那里,原来,这是有心人开辟的一个小小停车场,是货真价实的观景台。
公路在山壁上环绕,不能一眼看到谷底,每层公路可以看到下面三层公路,固然称奇,站在高处却可以看见另一种风景。稍缓山坡上的梯田层层叠叠,种满庄稼,逼仄的些许平地竟然盖有各种房屋,小径如丝带飘摇在山岭沟壑,连接着田地和房屋。先民们经过多少代人,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劳作,才把这山岭改造成梯田,在此地繁衍生息。稍近处,有两个老年夫妇将收割的麦捆装车,蓝色的农用车在暗白色的麦茬地里很醒目。很难想像在近2000米的高差下,坡度很陡梯田就几十米宽,他们是怎么耕作,怎么运输 ,是什么信念支撑着每天的生活。山山岭岭的梯田如同挂在山坡上,水源在哪里?满目风景,满山艰难。移步抬足非上即下,有路能开农用车已是进步不少。和旅游的人比较起来有铁尺梁上下的差距。风景好的地方与贫困相连,人迹罕至处处是原生态,原生态区的人类离自然越近离富足生活越远。绿水青山是自然的金山银山,维护这个“银行”的正常运转离不开生态区人民的负重远行,看起来国家提出对江河水源地进行生态补偿不无道理。
公路七迴八弯一直向下,车上的人数有多少个弯,几经晕头转向已数乱了,我也转得郁闷。下到几米宽的达拉河边才确认到了铁尺梁底,一边是湍急的河水,一边是陡峭的山崖,绿树翠柏掩映着公路沿河而去。
随着两边的山崖收窄,我们很快来到了著名的腊子口。
腊子口不愧是一处天险。两面山崖壁立高不可攀,山崖下急流汹涌,山峡长约30多米,宽约20多米,公路从中穿过。把车停在停车场,那里立有红军攻占腊子口战役纪念碑。返回腊子口的崖壁下,端详这神工斧劈的山峡,曾经的战场。1935年9月16日经过雪山草地的中央红军来到腊子口,要北上就必须通过腊子口。
那时的腊子口是V字型山关隘口,两边山崖陡峭壁立约有百米高,峡口仅宽七八米,(现在的的隘口是修公路炸出来的)达拉河上一米宽的木桥就是通路,桥头及纵深有国民党新编74师一个营防守,据记载,桥头堡和后方河两岸的碉堡群,对准8米的峡口通道就有4挺重机枪进行封锁。后面更是布置了一个团的梯次支援火力,岷县驻有鲁大昌的74师主力待援。红军刚走出雪山草地人困马乏,重武器缺乏,对付敌人碉堡的武器只有手榴弹。后有强敌迫近,前有险关阻遏,若不能快速通过就会被敌聚而歼灭,疲惫之师困在峡谷之中情势危急,毛主席下令两天内必须攻占腊子口。林彪等高级将领来到前线指挥,9月17日强攻不下,夜里红军兵分两路,一路沿着木桥佯攻,一路爬上右侧的悬崖峭壁,从敌侧后攻击。手榴弹从没有顶盖的碉堡上面投进,将敌火力点摧毁,正面的红军在后续火力的掩护下,手执大刀一拥而上将逃出碉堡的敌军消灭,山坡上的敌军被两股火力夹攻,惊慌之下纷纷逃跑,阻击防线随之瓦解,天亮之后红军打跨了腊子口守敌,取得了腊子口战役的胜利。
天险腊子口的突破,让北上的红军一盘棋走活。就有了“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诗句,进而在宕昌县哈达铺,时任侦查连长的洪学智在邮局找到了过期的报纸,知道了陕北有红军根据地,哈达铺会议决定前往陕北,中央红军才有了喘息机会,革命形势从此改变。腊子口战役意义深远。
从腊子口到迭部县城路虽然平坦,植被就很差,河流路边的山坡上牧草稀疏,类似于川西北横断山脉的干热河谷。在迭部县城吃过午饭就驱车前往扎尕那。
从迭部县城往扎尕那进入迭部县西北的迭山,这里是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也属巴颜喀拉山脉余脉,地理地貌体现了褶皱山系的特征,造山运动形成的各种岩层扭曲、推挤、断裂,就象把一张地质剖面图挂在你的眼前。山岩侧立,峰高谷深,峰峦犬牙交错高耸入云,巉岩峭壁遍布,有些陡壁绝对高差达五六百米,位于沟谷中的迭部县城海拔已是2300多米,大概比陕西太白县城高1000米,扎尕那已在3000米以上。由于属白龙江流域,气候要好得多,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季风多雨少,秋季秋雨连绵,高峰上长年积雪。算是温和湿润。
记得《桃花源记》里渔人是划一叶小舟进入世外桃源。我们进入扎尕那亦有异曲同工之妙。自驾一辆“铁马”沿山拐河曲径通幽进入山谷。
上图左侧是一个不大的停车场,高台阶上是卖门票的铁皮屋,牙齿洁白面貌稍黑的售票员和保安全是藏族青年,对于我进去只是看看,为什么要买票的诘问,小保安没有更多的辩解,只是憨厚的笑笑,我追着问:佛祖允许吗?他已涨红了脸跑到一边去了。恶作剧不宜太过,我含笑买了几个人的门票车票(车进去收30元),并对刚才被玩笑气恼的保安扬手致意,小保安跑过来开门,我们互露笑脸和解,他洁白的虎牙让我印象深刻。后来知道这个收费口设置不久,是山谷口,并非扎尕那原有的门户,进入扎尕那要进两道石门,距离还有10公里之遥。
扎尕那的山谷口和迭山的其他山谷口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是这个收费处显眼容易错过。进入山谷只见山势陡峭,小河流淌,却不能行舟。公路贴着崖壁走,山谷实在不宽。山岭陡峭,岩石全是直立或斜立,不同的岩石颜色构成薄厚不同的岩层,像线条分隔分明。这些岩石的复杂形态,绮丽壮观。有的扭曲弯折,几层岩石围成半圆状,有的线条柔和来回摆动,像衣裙飘摇的姿态。奇峰危岩上犹有树木绿草,如黄山迎宾松的风景随处可见,如张家界陡壁千尺转头即是,地处我国地理第一个台阶,断岩陡壁就是台阶的特点。可见上古时期的燕山造山运动多么剧烈,地壳岩石在巨大力量作用下如面团一样,翻来复去任凭揉捏,留下如此风景。有人说:扎尕那不小,它给人们提供了第一个台阶的地质大观。太行山是巨石金字塔般的堆砌,华山是奇峰突兀却也岩石光滑,这个第一台阶就像折断处一样,把不屈的茬口伸向天际,尖锐而张扬,较湿润的气候用绿植盖住了地质裂口,仍不能遮掩陡峭的棱角。扎尕那入选《世界地质公园》,恐怕此地景观助力不少。不远处,两山逼近公路如飞来石壁,矗立左右,仅容公路通过,看路边有开路痕迹,可以想象,原始路面还没有现在这么宽。这就是扎尕那的第一道石门。
从第一道石门前往第二道石门尚远,一路峡谷弯路草木苍翠,我们远比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渔人辛苦,加油行驶来到第二道石门。进入石门也有豁然开朗的意思,映入眼帘的就是扎尕那的全貌。
扎尕那是藏语,意思是:石头城,不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的石头城,但周围石山环绕却很贴切。这里的海拔3000米以上,北面的石山半截山体裸露,灰白色山峰尖峭直立,没有一丝植被,阳光下泛起亮光,被当地人称之为镜面山。其余三面皆被石质山峰围绕得重峦叠嶂,更高的山脉海拔高达4900多米,被白雪覆盖。植被形态呈垂直分布,石山下是高山杜鹃等灌木,其次是高山草甸及针叶林。土地就在三千米海拔的丘陵斜坡上,沿着西北东三面呈扇面分布,总体向阳避风,土壤光照充足蓄热条件好。若要从玄学的角度说起来,坐北朝南,背靠高山脚抵河湾真是风水宝地。大部分地貌没有人为改变的痕迹,坡度舒缓起伏,站在南面看去梯次排布的耕地、房屋、小路层层叠高,错落有致。
有特色的是藏族的高脚木板屋,因为大部分房屋是建在山坡上的,有柱子凌空架起,显得高大。木板房木板栅栏,古旧而遥远,蓝色的铁皮屋顶才显示出现代的气息。
上图中的汽车是恍如天外来客的事物。1932年,美国人约瑟夫.洛克来到这里做植物学调查,发现了这个地方,他为这里的风景迷幻,停留一年之久。称之为与香格里拉齐名的地方。快一个世纪过去了,今天我们来到这里,就像钟摆停止了一样,山河依旧,绿色不变。没有工业污染,没有商业喧嚣(真不敢肯定,门票已经很商业化),天际飘过的是白云,山间萦绕的是水雾,空气清新而凉爽,虽然没有恨国女的美国空气香甜,肯定是大都市里没有的。怡人养性不可多得。
这里的气候明显特点是湿润多雨,可能是夏季的缘故,我们在临时停车场不大一会儿,刚看到一朵云彩飘来就下起了大雨,顷刻之间地面积水,停车场一片泥泞。雨后艳阳高照,水洗过的山野绿叶墨绿,黄花馨黄,红花飞晕怎么个美丽,只能用美轮美奂来形容,语言有点苍白,直接看下图。
扎尕那有四个小村子,分别是东哇村、业日村、达日村、巴代村。都是藏族村落,全木板房,木板围栏里是牦牛和绵羊。手摇转经桶的老人对旅游者的到来熟视无睹,平静地呢喃着经文,心无旁骛地和神灵虔诚交流。农人们来去阡陌闲心信步,未见行色匆匆。就连在停车场附近拉客的藏族小青年,也一脸平静只问了我们是否住宿,就再无纠缠多语。躲雨时和几个身穿赭红色藏袍的喇嘛交流,他们竟无一会汉话,但眼神和善,几个拉马青年仅会几个简单词语,看起来刚进入旅游行业很是羞涩无措,倒也天真率性。
这里的土壤是优质的黑土,腐殖质深厚。藏民种植青稞、土豆等,站在山坡下,仰望舒缓的斜坡,绿色的青稞和土豆秧苗,如绿色飞瀑从雪山脚下涌来,白山绿浪相映成趣。近代引入油菜,不想气候适宜繁茂无比,酥油之外增加了一种油料,也为六月的大地添加了靓丽的黄金色彩。
看日出就到位置较高的巴代村,每天早上随着太阳爬上东边的雪峰,阳光一点点穿透漫山遍野漂浮的云雾,照亮山坡,照亮沟谷闪映在拉桑寺的金顶上。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新生命的轮回。
最高处的拉桑寺是藏族人心灵安放的地方,红墙金顶壮丽豪华,经幡高挂迎风飞扬,把对神的虔诚诉说于天际。云雾缭绕将雪山遮掩得迷离不清,更显得神山神秘而庄严。众神之下的扎尕那人怎么能不心静如止水,烦躁的都市人来此也会求得片刻安宁。
这是标准的藏族餐饮,为了适应非藏区游客的口味,已做了重要改变,热量充足口味两顿就能适应。百元以下即可满足一天的住宿消费,应该是普通人的不二选择。
扎尕那既是光影的天堂,也是返璞归真的地方。徜徉在山间小路上,身穿着藏族服装的村民甚是和蔼亲善,有在地边扎编栏杆,有的在院子里闲坐小酌。有人请你喝酒把盏,虽然言语不通,酒精可不分民族属性,喝多了就让你个个头重脚轻胡言乱语。不过,在这个地方神不会让你露宿在外边的。小孩子也不像其他藏区的情况,脏兮兮地围着你硬要东西。他们圆圆的黑眸子纯洁明净,真像羊羔的黑眼睛。看久了让人不愿离开。
约瑟夫.洛克说过这是上帝按下手拇指的地方,西方传说的伊甸园就应该在这个地方。我们终于来到这个地方,走了一遭。算是和“桃花源记”里的渔人一样,运气非常之好,暗喜之下情不自禁,写一游记存念。
2021.2.15于西安。
相关阅读
热点文章
- 《背对背》百度网盘—完整版(全文免费阅读)
- 《爱我的猫上司漫画》(漫画)完整版(全文免费阅读)
- 《求爱分数》漫画免费(完整版~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单恋动漫观看》~(韩国漫画)~(全文在线阅读)
- 《萌犬小白免费》(漫画)完整版(全文在线阅读)
- 《时尚跑道》&完整版(全文在线阅读)
- 逐龙免费版韩国漫画(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贤的法则漫画免费日语版》~(韩国漫画)~(全文在线阅读)
- 《危险的三角关系漫画免费》完整版韩漫(全文免费阅读)
- 《甜蜜借宿》免费无删减—完整版(全文免费阅读)
- 《合约婚事》《韩漫》(在线)全文免费阅读漫画
图片新闻
《微妙距离》~(韩国...
《时尚跑道》&完整版(...
《床第之约》(漫画完...
《不安定药房漫画》BL...
《探寻三花岛》漫画&...
《大人别哭漫画》(韩...
《龙的主人》~(韩国...
《主刀医生免费》百度...
焦点关注
- [古风漫画] 《黑帮大哥也育儿漫画》-漫画完整版(全集免费阅读)
- [动漫杂谈] 《星之恋免费阅读》~(韩国漫画)~(全文在线阅读)
- [动漫创作] 《床第之约》(漫画完结版)(全文免费阅读)
- [新番推荐] 《越线的末世》漫画(完整版)-(全文免费阅读)
- [完结动漫] 《逐龙》【韩漫画网站免费版通道】
- [蔷薇漫画] 《同命相怜》【韩漫画网站免费版通道】
- [都市漫画] 《疯子的暧昧游戏》漫画(完整版漫画)(全集在线阅读)
- [校园漫画] 《冰释之间》漫画(完整版)(全集免费阅读)
- [古风漫画] 《炽热危情漫画免费》(韩国漫画)(全文在线阅读)
- [动漫杂谈] 《豪客》漫画免费韩漫&(完结版)(全文在线阅读)
- [动漫创作] 《不安定药房漫画》BL韩漫(在线全文免费下拉式阅读)
- [新番推荐] 《契约情敌漫画免费阅读全文》~(韩国漫画)~(全文在线阅读)
- [完结动漫] 《皇室童话图》~(韩国漫画)~(全文在线阅读)
- [蔷薇漫画] 《闪光灯下漫画免费》(韩国漫画)(全文在线阅读)
- [都市漫画] 《你的替代品》漫画(完整版免费)(全文在线阅读)